第(2/3)页 看到岸上的乾军将士被炮火误伤,甚至是直接炸死,王禀老泪纵横,他死死地盯着冒着炮火,还奋勇杀敌的王荀,像是在对别人说,又像是在对他自己说:“世人只知我乾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乃是因为我乾军武器先进,却忘了我乾军将士比任何敌人都更不畏惧生死。” 王禀的话,让在场之人,无不动容,尤其是当他们看到一颗炮弹在原本大杀四方的王荀不远处炸响,等黑烟过去,王荀的身影就不见了之后。 这一瞬间,王禀让人肃然起敬。 王禀的身体晃了一晃,然后他一拄战刀稳住了身体,接着故作平静的继续指挥战斗。 见此,乾军将士无不效死命! 要知道,王禀连自己的独子都能送上前线挨炮击,这时候谁要是敢触王禀的霉头,肯定得被王禀立斩于阵前,其家老小只怕也会受其畏敌不前的影响。 ——这在大乾王朝可是最丢人的事。 不得不说,王禀献祭自己独子的做法,虽然让人头皮发麻,但也真的是巨管用。 在王禀的这种不惜同归于尽的打法之下,土佐地方的日军再也抵挡不住乾军的进攻了。 下午未时一过,日军的防线彻底被乾军击溃,乾军在岸边成功建立起来了桥头堡。 接着,乾军用他们乘坐的小船建立防护带,并不断扩大防护带,然后更多的乾军将士登陆,防护带随之越来越长,也越来越坚固。 土佐守护见此,命令日本武士射火箭烧乾军的小船防护带。 不过,日军的反应还是慢了半拍——在小船防护带被烧完之前,已有上万带足了火器的乾军将士登上了四国岛,他们将虎蹲炮架好,一字排开,然后在东海水军舰队上的红衣大炮的配合下,粉碎了日军的一次又一次攻击。 不过—— 虽然乾军有犀利的火器,可日本人也有坚固的乾寇防垒。 所以,在乾军登陆了后,双方还是进行了一场类似于攻城的血战。 此战一直打到天明,日军仍然死守乾寇防垒,不退一步! 直到闻讯赶来的李显忠亲率三万精锐从王禀部的后面杀出,才彻底击溃了日本人的心理防线,最终酿成日本人的全面溃败…… 战后,乾军几乎全员出动寻找王荀的尸体。 王禀对王荀生还已经不报希望了,他只是下了一道将所有参与抵抗的日本人全部屠杀的命令,就一个人回到他的中军大帐,将他自己关在里面,嚎啕大哭…… 李显忠并没有阻止为了战胜敌人亲手埋葬了自己独子的王禀,而是默默地接过了指挥权,一边调兵遣将清剿四国岛上的残余日军,一边亲自率领主力向本州岛方向追击。 岳云抢在众军之前,甚至抢在溃败了的日军之前,到达四国岛通向本州岛的关隘,并趁守军不备将这道关隘攻破。 随后,乾军浩浩荡荡的从四国岛杀向了本州岛…… 不久,南路乾军右路军便在广岛登陆,然后从后面杀向长门和周防。 南路乾军的左右两路大军前后夹击长门和周防,西门锁钥岂有不破之理? 一日后,本州岛的门户对乾军完全敞开…… 值得一提的是,王荀的命是真大,他在那么猛烈的炮击下竟然没死——后来,乾军将士在打扫战场时,从遍布尸骸的死人堆中将全身是伤却还有一息尚存的王荀给挖了出来。 当然,这也是因为王荀的几个亲兵死死将他压在了身下保护住了他的要害部位的缘故…… …… 京都的日本公卿贵族得知,四国岛和周防、长门全部都被乾军给攻破了之后,集体大惊失色! 有人建议鸟羽法皇向乾军投降。 有人建议调京畿、关东地方的武士、僧兵以及预备役驰援京都。 还有人密议,将鸟羽天皇等敢于抵抗大乾王朝攻打的人捉了献给大乾王朝,以求平息这场战争。 等等…… 鸟羽法皇的政治手段还是比较狠辣的。 听到风声后,鸟羽法皇先下手为强将那些想将他捉起来献给大乾王朝的人全都清理掉,然后将京畿、关东地方的武士、僧兵以及预备役全部都调到关内(也就是东海道铃鹿(后世的三重县)、北陆道不破(后世的岐阜县)和东山道爱发(后世的福井县)三关以西),然后北线据三关而守,南线则囤积重兵守卫各个要道。 与此同时,鸟羽法皇继续派出使节跟大乾王朝商量称藩纳贡一事。 这次,鸟羽法皇也不提割让哪里了,只说想留下近畿地区颐养天年。 近畿地区在日本本州中西部,东邻中部地方,西接中国地方,南濒濑户内海、大阪湾和太平洋,北临若狭湾和日本海,正好将日本南北切断。 试问,李存怎么可能让日本公卿贵族占据这片要地? 更何况,他们手上还有几十万日本武士、僧兵以及预备役,严重危害大乾王朝的日本的安稳。 所以,都已经打到了这种程度,接下来不管鸟羽法皇提出来什么样诱人的条件,李存都得一口气灭了日本,然后彻底占领日本。 因此,面对日本人的再三求和,李存就是不接这个话茬,一心跟日本进行总决战。 不久之后,北路大军也已经到了三关之下,作出叩关之势。 也不知是不是巧合,乾日两军最终的决战之地竟然是传说当中的那须野。 第(2/3)页